一品慧诚 - 智汇一品集团旗下品牌
logo

我国第一个专利,至今已经接近35年!你知道吗?

2019/12/2 10:04:28
作者:
人气:0

  我国《专利法》1984年3月12日颁布,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。我国第一个专利申请号是什么?中国申请专利第一人又是谁,您知道吗?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增长,我们已经逐步忘记前人为我们打下的“江山”,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!

我国第一个专利,至今已经接近35年!你知道吗?

  根据知得失专利查询分析报告小程序查询,1985年5月10日,“85100001.0”新中国第一件专利号码产生,由胡国华申请!这标志着“知识无价亦有价”的时代由此肇始。此后30余年,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,累计授权专利达1700余万件,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。

我国第一个专利,至今已经接近35年!你知道吗?

  胡国华,新中国“第一号专利”发明人,原航天工业部高级工程师。如今年逾古稀,他仍未停下科研创新的脚步,先后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,见证了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、由多向优。

  “从地上捡五块八块钱的东西可能会被人瞧不起,但偷用别人的技术,却没有人当回事。在实施专利法之前 ,技术是公有的、共享的,只需开个介绍信说明身份,就能把别人多年辛苦研究的成果瞬间学到手。”

  忆起当年,胡国华满是感慨,他说自己经历过发明创造“不值钱”的时期。一家挑水家家喝,表面上利于技术交流,实则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。

  改革开放使发展走上快车道,也为创新创造重新赋予价值。

  1985年3月29日,胡国华到专利局查阅资料时,偶然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:三天后的4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》 将正式实施,专利申请受理工作也将同步展开。

  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胡国华当即萌生了提交专利申请的念头。他翻阅了相关资料,了解到专利需要具有新颖性、创造性和实用性。

  “我当时的创新成果很多通过展览、学术论文等方式公开了,已不符合专利新颖性原则。”一番考虑过后,胡国华选定了自己最新研发的一种光学图像处理技术。

  彼时,专利局聚集了不少闻讯而来的申请者,但专利受理处所在的一处平房尚在修缮施工,连门框都没有。

  “当时那里乱糟糟的,不少人都在观望。”胡国华灵机一动,赶紧制作了一块写有“申请专利在此排队”字样的纸板。“我把牌子往门上一挂,大家就自觉在我身后排起了队。”经过与同事三天三夜的接力排队,终于在专利法实施首日,第一个提交了申请材。

 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晚、底子薄、基础弱 。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,从上世纪80年代起,专利法、商标法、著作权法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。

  2014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,北京、广州和上海三家知识产权法院相继挂牌成立。

  2019年1月1日,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揭牌成立。

  据统计,人民法院2018年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34951件,审结319651件(含旧存),科技创新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。

 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,重新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,实现专利、商标、原产地地理标志集中统一管理。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审查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,2018年累计减免专利费用58.6亿元

  目前,我国已经启动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制定工作。

  从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,到2012年底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100万件,用时仅27年,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最快的国家

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07年的0.6件增长至2019年6月底的12.5件 。在发明专利授权和拥有量中,国内所占比重稳步提高,2019年上半年分别达到80.7%和71.3%。

  数量是基础,质量是关键 。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,“含金量”与日俱增。

  2018年,我国专利、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224亿元 。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8179家,相关产值逾1万亿元

  2016年至2018年,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累计115.1亿美元 ,提前实现“十三五”专项规划目标,知识经济日渐繁荣。

  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和拥有量有效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建设。 神舟天宫太空对接,蛟龙深潜远洋探险,高铁驰骋纵横南北,国产大飞机载梦翱翔……自主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,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磅礴动力。

  2018年,中国通过《专利合作条约》(PCT)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5.5万件,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位 。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《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》,我国排名升至全球第十四位,成为唯一进入前3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。

  小编认为,从第一项专利诞生到如今原创IP概念及其衍生产业如火如荼,知识产权早已深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,知识经济蓬勃兴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