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品慧诚 - 智汇一品集团旗下品牌
logo

「天津骄傲」居功至伟的新中国一号专利“侯氏制碱法”

2019/9/19 10:34:05
作者:
人气:0

  今天,我们很难想象若没有了沐浴液没有肥皂香波、外出没有香水防晒、购物没有塑料轻纺、耕种没有化肥农药……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。从化学诞生至今,化学名人堂中涌现出了创立分子学说的阿佛加德罗,提出科学原子论的道尔顿,自然,还有中国化学的骄傲侯德榜。

  1943年,侯德榜在实验室完成“侯氏制碱法”,1953年7月1日,“侯氏碱法”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证书。

「天津骄傲」居功至伟的新中国一号专利“侯氏制碱法”
「天津骄傲」居功至伟的新中国一号专利“侯氏制碱法”

  侯德榜(1890—1974),福州人,化工专家,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,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。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,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曾任化工部副部长,中国科协副主席。

  191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留学生预备学堂,3年后,以十门功课共1000分的特优成绩获公费留美。留学8年,他先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、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。1943年,他率先在实验室完成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,被世人称为“侯氏制碱法”。1955年,侯德榜被选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1959年,他被任命为化工部副部长。

  攻坚克难,打破制碱技术垄断

  纯碱,一直是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化学物质。在工业制备手段成熟前,人类主要从盐湖和草木灰当中获取纯碱。在许多玻璃制品和陶瓷生产,甚至是生活当中所用的肥皂都离不开纯碱。

  18世纪下半叶,欧洲现代纺织业兴起,棉纱在染色和印花之前,需要用纯碱洗涤。纯碱需求量快速上升,天然碱不够用了。1775年,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拿出真金白银,奖励第一个解决工业制碱问题的人。法国医师尼古拉斯·路布兰,率先成功研究出通过食盐制纯碱的工艺,堪称化学工业的重要里程碑。1862年,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(Solvay)发明了“氨碱法”,也称“索氏制碱法”,从而开启了制碱新时代。索氏法产量高、质量优、成本低、能连续生产。但也有缺陷,首先就是,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不高,只有70%;其次,当时合成氨工业还不成熟,而原料氨是非常稀有的物资,为了降低成本,索氏法会产生大量的废渣,产生污染。

  即便如此,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这项技术成果,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。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,均以失败告终。

  当时,我国所需纯碱均从英国进口。一战期间,梗塞的欧亚交通导致纯碱缺乏,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。

  1921年,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侯德榜,受到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邀请,离美回国,负责中国第一个纯碱厂——永利碱厂的技术工作。永利碱厂建于天津,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,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。

「天津骄傲」居功至伟的新中国一号专利“侯氏制碱法”

  1926年6月29日,永利碱厂成功制造出“红三角”牌纯碱。1926年8月,“中国永利”制造的“红三角”牌纯碱,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,得到“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”的评语,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,还打入了国际市场。永利制碱厂几经更名,在很长一段时期外界熟知的名字为“天津碱厂”,2013年天津碱厂整体改制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,“百年天碱”成功转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。

「天津骄傲」居功至伟的新中国一号专利“侯氏制碱法”

  永利公司醋酸装置外景。(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供图)

  1933年,美国化学会破例接受中国学者的著作,将侯德榜的《纯碱制造》列为化学会丛书第65卷,在纽约出版发行。这本书的出版,打破索尔维集团70多年对制碱技术的垄断,使索尔维制碱技术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,引起世界科技界的巨大反响。

  拒不辱国,自创“侯氏制碱法”

  抗日战争爆发后,1937年年底,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被迫西迁重庆。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,用传统的索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,无法维持生产。永利碱厂决定向德国购买盐的利用率可高达90%~95%的察安制碱法,但当时的纳粹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,除了向侯德榜一行索要高价外,还提出有损中国主权的苛刻条件。为了维护民族尊严,范旭东与侯德榜拂袖而去,毅然决定“自己干”。

  侯德榜率领科研团队历经500次试验,将制碱工业与合成氨工业紧密结合,终于在1943年,率先在实验室完成了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,发明了全新的制碱法,后来被命名为“侯氏碱法”。这项新工艺使盐的利用率达到98%以上,不仅节省了设备及辅助原料1/3,而且解决了废液占地毁田、污染环境的问题,将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,赢得了国际化工界极高评价。

  1953年,“侯氏碱法”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证书。

  截至2018年,我国共有44家纯碱生产企业。其中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企业数量最多,共有29家,主要分布在河南、湖北、江苏、四川和重庆,产能合计1516万吨,占比49%,产量合计1139万吨,占比44%,产能利用率为7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