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麒麟芯片曾一度是最先进的5G SOC芯片,可惜受到芯片规则影响,麒麟芯片无法生产成为绝唱。之所以不能生产,是因为制造环节被卡了脖子,其中关键设备EUV光刻机,就是核心技术之一。
自此华为芯片受限后,便全面入局半导体产业,积极研发新技术寻求突破。近日,华为又曝光了新专利,涉足光刻设备技术,难不成华为要自研光刻机了?
近日,网上曝光了华为的一项专利技术,涉足光刻机领域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据了解,该专利编号为CN115343915A,专利名为“反射镜、光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”。根据专利摘要可知,该项专利技术与极紫外光刻机有关,可提供一种反射镜、光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,能够解决相干光因形成固定的干涉图样而无法匀光的问题。
简单点来说,这个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极紫外光学领域,也就是说涉足EUV光刻机当中的光学系统领域。
然而,这新专利曝光后,又有网友扒拉出华为前几年在光刻机领域里的相关布局。比如,2020年7月份,华为招聘“光刻工艺工程师”,2016年华为曾申请过“一种光刻设备和光刻系统”的专利项目等。
看到这里,有人认为:华为或许从2016左右就开始布局光刻机领域,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,难不成华为要自研光刻机了?
其实回答这个问题,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来看:一是华为适不适合自研光刻机;二是华为要不要完全自研光刻机;三是华为目前的布局核心思想是什么。
一、华为适合自研么
从需求方面来说,华为急需芯片,特别是急需手机5G芯片。在芯片修改之后,华为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因此不得不考虑全面进入芯片制造领域。
这其中,具有“芯片之母”称呼的光刻机,就是芯片制造环节的核心设备。也正因为这项核心技术未能彻底攻破,麒麟芯片才无法生产,因此,华为是迫切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,自己研发光刻机也有足够的理由。
从研发实力方面来说,华为可能算是更符合自研的科企。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是营收的20%以上,比如2021年,研发投入1427亿元占营收22.4%。而相比研发光刻设备的上海微电子,10年研发投入6个亿的费用,可是高出好几百倍。
就拿ASML来说吧,一年的研发费用差不多为60亿欧元(折合470亿人民币),才持续保持自身技术的领先。华为的研发费用可是ASML的3倍,如果拿出其中三分之一放在光刻机研发上,也是有足够的实力搞自研。
在人才方面,华为拥有很多的科学家,比如:100多名化学家,700多名数学家,以及900多名物理学家。不仅如此,华为每年还向全球招收“天才少年”,积极扩充和培养自身科研团队。
因此,华为既有强烈的需求,又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大量的科研经费,相比其他科研公司来说,是更适合自研光刻机。
二、华为要不要完全自研光刻机
实事求是地说,想要完全自研光刻机,难度比想象的大。一台光刻机光零件都10万个,而且一些核心专利还掌握在ASML手里,想要自研出一套全新技术的光刻设备,投入的资源、耗费的精力都是难以估量的。
如果说,单凭华为大力投资研发,恐怕这种力度还是不足以支撑。
再说产业链的培养与扶持,要知道ASML的光刻设备,是由全球五千多家公司共同参与努力的结果。这么庞大的产业链,如果需要重新培养和扶持,单凭华为一家企业整合资源去推进,还是有很大难度搞得定。
而且,研发出来后,还需芯片公司的验证,匹配基础材料、芯片生产线其他设备,才能形成芯片量产制造。
因此,要说华为花费大精力和资源,完全自研光刻机,其难度还是比想象的高很多,就显得不划算了。重要的是,这并不是一家企业单独搞的事情,也不是华为当务之急的事,它目前更重要的是“活下去”。
三、华为目前的布局核心思想是什么
即便半导体产业难以撼动,华为也会在该领域布局,进行技术专利储备。足以见得,华为目前布局的思想就像在“围点攻坚”,积极参与到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坚,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布局、突围。
这就好比华为在芯片领域里一样,涉足量子芯片、光子芯片、芯片叠加技术等领域,广泛储备专利技术。因为,华为清楚,只有坚持在半导体核心领域的研发攻坚,无论最终进展到了哪一步,都是一种进步或者说是“成功”。
可以说,华为入局光刻机领域,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技术的攻克,也会培养出更多高技术人才,想必这才是它的最初本意。
整体来讲,华为早已入局光刻机领域,不仅储备了专利技术,还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。只不过,华为并不会完全参与自研光刻机,毕竟,这本来就不是一家企业可独立完成的事。
不过,华为可能会专挑一些难度稍高的技术,进行研发攻坚,促进中企光刻设备整体研发进度。但是,不管怎么说,这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了。